林鸽教授作第二十六期“翠亨大师讲坛”
发布时间:2023-10-10
9月27日,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举办第二十六期“翠亨大师讲坛”。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林鸽教授应邀作题为“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代谢活化诱导肝毒性的转化研究”的报告。本次报告由李川研究员主持。
林鸽首先介绍了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导致肝损伤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其研究团队发现PAs导致肝损伤主要由于误食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植物和被这类生物碱污染的食物,例如菊三七、茶叶(机械收割时附带了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植物)、牛奶(奶牛食用了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植物)、蜂蜜(蜜蜂从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植物采蜜)等。在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中,具有肝毒性的主要为retronecine和otonecine两种类型的化合物。林鸽团队发现精确诊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中毒的生物标识物,其开发的检测方法灵敏可靠,已在临床成功应用,形成了诊断和治疗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引起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专家共识(2017年,南京)。其研究为大众有效预防和规避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引起的肝脏毒性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次讲坛提高了与会师生对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认识,引起了与广泛兴趣。会场气氛热烈,参会人员与报告教授进行了学术讨论与交流,反响良好。
嘉宾介绍:
林鸽,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林鸽团队开发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诊断和评估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的草药和PAs污染的食物引起的肝毒性,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科研项目50余项,已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 Hepatolog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发表SCI学术论文230余篇。已获得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地专利17项。林鸽连续三年入选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全球学者库)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之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Elsevier & METRICS)。
林鸽教授作报告
颁发纪念牌